跳至主要內容

外科醫師獨門餐前儀式!靠兩樣法寶搞定排便兼甩肉

腸道權威的每日必修課:餐前雙法寶

擔任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超過15年的鍾雲霓,每天看診接觸上百位便秘患者,自己卻從不為排便困擾。原來她有個堅持多年的「餐前儀式」,採訪時她笑著秀出手機相簿:「這兩樣是我的保命符啦!」

第一寶:燙青菜的隱藏版吃法

鍾醫師餐前必備300g燙青菜,特別選用青江菜、地瓜葉等深綠色蔬菜。她分享獨門吃法:「加半匙蒜末和1/3瓶蓋的冷壓橄欖油,既能提升代謝又幫助脂溶性營養吸收」。重點在於「咀嚼20下以上」,讓纖維充分混合唾液酵素。

第二寶:果凍的科學化選擇

鍾醫師的果凍櫃囤滿各種類型:

  • 洋菜凍:自製時會添加奇亞籽
  • 零卡果凍:選擇有膳食纖維標示的品項
  • 愛玉:搭配現擠檸檬汁增加風味

「水溶性纖維遇水會膨脹12-15倍,形成腸道的天然潤滑劑」她邊說邊展示抽屜裡各種果凍包裝盒,強調要選擇無額外添加糖的款式。

餐前吃的3大關鍵理由

  1. 胃容量優先佔位
    「就像停車場先停滿重要車輛」鍾醫師比劃著腹部解釋,先吃高纖食物能刺激飽食中樞,後續自然吃不下過量主食。臨床實驗顯示此法平均減少22%熱量攝取。

  2. 纖維協同作用
    水溶性纖維(果凍)與非水溶性纖維(青菜)在胃部混合,形成網狀結構幫助吸附油脂。鍾醫師拿出腸道模型:「這就像在腸道鋪設雙層濾網,減緩糖分吸收速度」。

  3. 排便反射訓練
    餐前固定攝取纖維能建立「進食→腸蠕動」反射機制。護理師出身的她更透露:「很多護理同仁跟著實行後,晨間排便率提升75%」。

驚險案例:湯圓引發的急診危機

鍾醫師分享發生在自家小孩生日會的驚魂記:

時間軸|
09:00 開始準備派對餐點
12:30 小朋友食用芝麻湯圓(平均每人6顆)
14:15 學童A突發劇烈腹痛
14:30 觸診發現降結腸硬塊
15:00 緊急浣腸排出7顆未消化湯圓

「湯圓的糯米皮加上高油脂內餡,在腸道就像混凝土」她搖頭苦笑。更整理出危險組合: ⚠️ 湯圓+油炸物=雙重難消化
⚠️ 湯圓+碳酸飲料=氣脹風險
⚠️ 湯圓+冰品=腸道收縮痙攣

銀髮族便秘的隱形殺手

鍾醫師嚴肅提到近期案例:78歲爺爺因3日未排便引發菌血症。她畫出惡性循環圖解:

糞石堆積 → 腸壁變薄 → 細菌穿透 → 血液感染 → 器官衰竭

特別提醒長輩要注意: 🆘 糞便呈羊屎狀
🆘 腹脹伴隨發燒
🆘 莫名心跳加快

醫師加碼傳授:黃金排便方程式

鍾醫師最後公開完美排便公式:

(水溶性纖維 × 2) + (非水溶性纖維 × 1.5) + 體重kg×30c.c.水分 = 理想排便次數

並推薦自製「纖維炸彈飲品」:
材料:寒天粉5g、奇亞籽10g、無糖豆漿300c.c.
喝法:早餐前慢慢飲用,10分鐘後進食
「這杯下肚,保證讓你準時赴廁所約會」她眨眨眼笑著說。

分類:飲食營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