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補身黃金期!手把手教你吃對好料過暖冬
農曆年前最後一個節氣「大寒」(國曆1/20-21)要來啦!這段時間冷到骨子裡又濕答答,很多婆婆媽媽都發現最近特別容易胸悶、脹氣,連便便都不順暢。別擔心!其實這時候正是調養體質的最佳時機,只要吃對當令食材,搭配簡單養生法,就能幫全家人儲備滿滿元氣過好年~
大寒進補3大原則要記牢
- 溫補代替熱補:現代人營養夠不用大魚大肉,改吃溫和食材更能吸收
- 水分補夠量:每天至少喝8杯溫水,幫助代謝又潤腸
- 動吃平衡:每天做10分鐘簡單伸展,促進氣血循環
當季4大明星食材推薦
🥦花椰菜:抗癌小尖兵
- 挑選訣竅:選花球緊密、莖部切口新鮮的
- 料理變化:清炒、煮湯、打蔬果汁都適合
- 隱藏版吃法:把梗削皮切薄片涼拌,脆口又解膩
🍊柑橘類:血管清道夫
- 品種選擇:椪柑甜度高、茂谷柑多汁、柳丁維生素C爆表
- 聰明吃法:果肉白絲別撕太乾淨,膳食纖維更豐富
- 保存技巧:放陰涼處別堆疊,底部鋪報紙防霉
🌱豌豆莢:腸道小幫手
- 處理秘訣:去頭尾時順勢撕除老筋
- 快速料理:微波1分鐘加胡麻醬,上班族便當神器
- 採買注意:莢殼翠綠飽滿,豆粒突起明顯最新鮮
🍄黑木耳:血管軟化劑
- 泡發關鍵:冷水發泡2小時,加少許麵粉搓洗更乾淨
- 養生搭配:紅棗枸杞煮甜湯,薑絲麻油炒鹹食
- 特殊功效:富含膠質可替代燕窩,素食者優質選擇
主婦必學2道暖心食譜
🥘【五色炒雙鮮】家庭版
材料(4人份):
- 豌豆莢1碗(約150g)
- 透抽半尾(切圈)
- 草蝦仁15隻
- 紅黃甜椒各半顆
- 蒜末1大匙
- 米酒2小匙
- 薄鹽醬油1大匙
詳細步驟:
- 蝦仁開背去腸泥,用米酒抓醃去腥
- 透抽切1cm寬圈,快速川燙10秒撈起
- 冷鍋熱苦茶油,爆香蒜末至金黃色
- 依序下甜椒、豌豆莢快炒1分鐘
- 加入海鮮淋醬油,大火翻炒30秒立即起鍋
美味秘訣:起鍋前嗆少許烏醋,增加層次不膩口
🍵【桂圓木耳露】電鍋版
材料:
- 乾黑木耳1把(泡發後約400g)
- 桂圓肉50g(帶殼自己剝更香)
- 紅棗8顆(去核剪開)
- 老薑3薄片
- 黑糖適量
懶人做法:
- 木耳撕小朵,與其他材料(黑糖除外)放入內鍋
- 外鍋加2杯水,按下煮飯鍵燉煮
- 跳起後悶30分鐘,加入黑糖調味
- 冷藏後膠質更濃稠,熱喝冷飲都適合
升級版:加入新鮮百合或蓮子,養顏效果加倍!
日常養生小動作
👣 湧泉穴按摩法: 每天洗完澡用拇指按壓腳底人字凹處(約腳掌前1/3),順時鐘揉30下+輕敲50次,促進血液循環又能幫助入睡
🕺 大寒專屬「展翅操」:
- 雙腳與肩同寬,雙手握拳屈肘平舉
- 像飛機展翼般左右交替前後划動
- 配合深呼吸每天做3分鐘,有效舒展肩頸僵硬
營養師小叮嚀
❗寒流來別狂吃麻辣鍋!建議改吃:
- 薑黃雞湯:抗發炎又暖身
- 蒜頭蛤蜊湯:增強免疫力
- 桂圓紫米粥:補血安神
❗進補後若出現口乾舌燥,可吃:
- 水梨燉銀耳
- 甘蔗荸薺汁
- 綠豆薏仁湯來平衡
把握大寒時節好好調理,從飲食到作息全面調整,就能讓全家大小健康迎接農曆新年囉!記得進補要適量,搭配適當運動效果更好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