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遊暈車暈船好痛苦?中醫師教你免吃藥的急救穴道按摩法
文/健康養生專欄編輯群
又到了全家出遊的旺季!不管是開車上山看雲海,還是搭船到離島玩水,最怕遇到「暈車魔人」來亂!明明前一晚睡很飽,一上車就開始頭暈想吐、冒冷汗,整趟旅程都在跟塑膠袋當好朋友?讓中醫師教你不用吞藥的天然緩解法!
為什麼會暈車?原來是耳朵裡的「平衡雷達」當機了!
根據臺北榮總耳鼻喉科醫師說明,我們的內耳三半規管就像「人體陀螺儀」,裡面充滿淋巴液負責偵測身體動作。當遇到這些狀況就會大當機:
- 視覺錯亂:盯著快速移動的窗外景色
- 持續晃動:山路九彎十八拐或海上浪太大
- 氣味刺激:車內香水、食物味道混雜
當眼睛看到的畫面、身體感覺到的晃動和內耳偵測到的訊號對不起來,大腦就會 confusion 到引發噁心、盜汗、臉色發白等症狀!
預防暈車4大招!從出門前就開始準備
1. 衣服穿對了嗎?
- NG穿搭:緊身牛仔褲、束腰洋裝、高領上衣
- 正確穿法:棉質寬鬆T恤 + 彈性運動褲,上車立刻解開皮帶扣環,鞋子脫掉放腳踏墊上
2. 座位挑選有學問
- 巴士:選司機後方第2-3排,避開最後排「搖滾區」
- 客運:優先劃位「車頭向前座位」,別選反向座位
- 船艙:往中間下層客艙找位置,晃動感最小
- 汽車:坐前座比後座好,別低頭滑手機!
3. 梅子、薑片隨身帶
- 紫蘇梅:含2顆在舌下,鹼性成分中和胃酸
- 生薑片:切薄片用保鮮盒裝,想吐時含1片
- 薄荷糖:選無糖配方,清涼感抑制嘔吐反射
4. 上車前30分鐘做足準備
- 飲食:吃5分飽,避開奶製品、油炸物
- 保暖:帶薄外套防止冷氣直吹
- 視線:看遠方固定點,別盯著近距離物品
暈車發作別慌!2大黃金穴道立即緩解
▍勞宮穴:掌心的天然鎮定劑
- 精準定位:握拳時中指尖點到掌心處,按壓會有微微凹陷感
- 按摩技巧:用拇指關節以畫圈方式按壓,搭配深呼吸(吸氣5秒+吐氣5秒)
- 加強效果:可搭配薄荷精油先塗抹手掌
▍內關穴:手腕上的止吐開關
- 快速找點:手腕橫紋下方三指寬,兩條筋中間凹陷處
- 按壓訣竅:用指甲輕掐住穴位,左右轉動刺激
- 進階版:貼市售磁石貼片持續刺激,適合長途旅程
特別加碼!中醫師的獨門防暈茶飲
材料:生薑3片、陳皮5克、薄荷葉2克、紅糖1小匙
煮法:500cc水滾後放入材料,小火煮5分鐘關火
喝法:上車前1小時喝200cc,途中小口補充
作用:溫暖脾胃 + 提神醒腦 + 抑制反胃感
這些情況要就醫!
如果出現超過24小時的眩暈,合併耳鳴、聽力下降等症狀,可能是「梅尼爾氏症」前兆,建議盡速到耳鼻喉科檢查!
下次出遊前把這篇存進手機,從穿搭、飲食到穴道按摩一次搞定,讓你從上車嗨到下車,跟暈車說掰掰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