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歲骨科醫師的髖關節青春秘訣
為什麼髖關節會「啪吱痛」?
髖關節就像人體的避震器,每天要承受走路、跑步的衝擊力。隨著年紀增長,軟骨磨損加上肌肉退化,很多阿公阿嬤開始覺得「卡噹痛」,嚴重時連穿襪子都彎不下腰!
日本骨科權威平泉醫師指出:「怕痛不敢動反而更糟糕!」長期不活動會讓肌肉萎縮、關節潤滑液減少,最後惡性循環越躺越痛。他特別推薦「運動療法」,自己從50歲開始每天做,現在62歲還能參加226公里超級鐵人三項!
3招超簡單居家保養術
第一招|骨盆歸位伸展
效果:調整歪斜骨盆、增加關節活動度
步驟:
- 側身站在牆邊,右手扶牆保持平衡
- 右腳往前跨半步,左腳向後延伸打直
- 吸氣時慢慢把骨盆往前推(感覺後腿韌帶拉緊)
- 維持10秒鐘再慢慢退回
- 左右腳交替各做10次
小訣竅:想像肚臍眼往前去找牆壁,屁股不能往後翹!
第二招|抱膝活化操
效果:放鬆臀部肌肉、增加關節潤滑
步驟:
- 坐在穩固的椅子前1/3處
- 雙手抱住右膝蓋拉向胸口
- 腳掌保持放鬆,背部打直不駝背
- 深呼吸數到10再換邊
- 左右各做5輪
注意:如果柔軟度不夠,可以先抱大腿後側,慢慢進步到能抱膝蓋
第三招|抬腿肌力訓練
效果:強化屁股肌肉、保護關節
步驟:
- 左手扶牆站穩,右腳微微離地
- 慢慢把右腳向側邊抬高(高度不超過腰部)
- 腳尖保持朝前,膝蓋不打彎
- 停住10秒後輕輕放下
- 左右各做5次
進階版:可以在腳踝綁500克沙包增加強度
醫師見證案例
平泉醫師分享,曾有位50多歲的游泳教練阿姨,原本被建議換人工關節,每天認真做這3招:
- 早上刷牙時做骨盆歸位
- 看電視時練抱膝活化
- 等電梯時偷練抬腿 3個月後疼痛減輕7成,現在又能下水教學!
醫師特別提醒:
- 動作要「慢而到位」,寧可幅度小也不要硬拉
- 每天早晚各做1輪效果最好
- 搭配水中走路或騎健身車更有效
- 如果疼痛加劇要立即停止並就醫
營養師加碼保養配方
除了運動,日常補充這些營養素: ✅ 蛋白質:每天每公斤體重吃1.2克(60公斤要吃72克) ✅ 維生素C:幫助膠原蛋白生成,芭樂、奇異果是好選擇 ✅ Omega-3:鯖魚、秋刀魚的油脂能抗發炎 ✅ 葡萄糖胺:可從雞軟骨、海藻類攝取
現在就起身動一動!每天花10分鐘照顧髖關節,到80歲都能趴趴走~